国学研究
- 网站首页
- 国学研究
宗亲文化:民族的文化基点(组图)
发布时间:2017/7/20 15:03:38 被浏览:12
庄瑞明充满自豪地在讲述自己家乡的宗族文化
“我的家乡广东揭西上砂,是一个仅拥有6万多人口的小镇,2010年却举办了世界级庄严宗亲大会,接待了3000多名海内外庄姓和严姓宗亲。这就是宗族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讲传统宗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1月7日下午,冠华育才学校董事长庄瑞明先生做客宝安文化茶座,为听众深情讲述了宗族文化以及宗族文化的现实意义,精彩的讲座赢得了阵阵掌声。
宗族文化可唤起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
首先,庄瑞明给大家播放了一段短片,内容是他的家乡广东揭西上砂镇举办第六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暨庄子文化研讨会的盛况。接着,庄瑞明给听众阐释了宗族文化。他说,宗族也称“家族”,系由同一姓氏祖先的后代人组成的群体。从广义来讲,则泛指同一姓氏的人。宗族是中国数千年来的社会结构,是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共同体。宗族主要以血缘和地域为生存基础,以利益、权利和义务形成成员间的关系,以成文或俗成的制度界定行为的规范,以谱牒、祠堂或礼仪作为存在的表象,以文化和观念维系成员的认同。
传统的宗族具有组织、协调、教育和文化功能,其中教育功能是一种以家庭为主、族群为辅的方式,以族规、族约、族歌、祖训等传统宗族资料为基础,以道德人伦为核心,对广大族众进行教育的功能。在中国,农村社区的道德教育历来是由家族来完成的,宗族有自己的传统资料,也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以维护其乡间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虽然,传统宗族资料中的封建等级观念和道德伦常色彩很浓,却也不乏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如“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母,能待妻妾,能教子弟”、“心要平恕,毋怀险谲;事贵含忍,毋轻斗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从、长惠幼顺,勤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等,这些至今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道德教育资源。
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在乡村社区,宗族活动都是传承村落家族文化的有效形式,如舞灯、赛龙舟、祭祖、唱族戏、修族谱祠堂、婚丧嫁娶等。一系列的宗族活动,既满足了族众对文化娱乐的精神需求,又便族众受到了传统礼俗的熏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宗族的内聚力。宗族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包括祖先崇拜、宗族感情、宗族观念、祖训族规、寻根问祖、宗族联谊等。宗族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宗族文化所形成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爱家爱乡、寻根拜祖、叶落归根、追远报助合作、人与人和谐相处,把自然看成人类的恩人和朋友等传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家乡揭西上砂镇,解读当代宗亲文化复兴现象
随后,庄瑞明以上砂镇的宗亲文化为例,为读者们解读了当代宗族文化复兴现象。他说,庄严同宗,揭西县上砂镇现有庄姓居民54000多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庄姓人口最为密集的主要居住地,海内外宗亲后裔10多万人。多年来,上砂庄氏一直把繁荣庄子文化、传递中华文明当作自己宗族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些地方的宗族活动逐渐频繁,在社会和文化上的影响也愈益增大,乡村宗族活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修谱习俗开始重新流行。重视修谱,亦乃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精神,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探索家族文化,既发挥了家庭美德建设的作用,又适应了旅居海外同胞寻根谒祖的要求,并可促进中外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大有裨时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不过,宗谱的内容和旧式的宗谱已不尽相同,增添了很多新内容,更多地体现了新社会对族人行为规范和对村社和谐生活的要求。上砂宗谱续修中呈现几大新特点:一、更加注重族谱文化与中华历史文化的内在联系;二、注重族谱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三、注重修谱对现今改革开放的现实价值;四、宣扬本宗的伟人和名人;五、号召子辈继承先圣精神风尚;六、倡导格言以明理智。
祠堂的修建是宗族复兴的又一重要标志。祠堂是宗族的标志,自然受到宗族的重视。近代各地宗族的祠堂建筑形式各异,但都体现了礼仪和尊严。主要包括供奉祖先神位的龛室、集聚族众祭祀开会的大厅、接待宾朋、举办各种培训辅导班的两厢和回廊。祠堂的规制视家族人口的众寡和族产的多少而定,因此,宗族规模愈大,祠堂规模也愈大。
加强与世界各地同姓宗亲间的交流、共谋发展,已成为现代宗亲组织活动的内容之一。各宗亲组织热衷参与故乡建设,如村落道路的扩充、校舍的建设、运动场的修建、学校教育基金的创设、经济开发区的设立等。
宗亲文化变迁发展,对当今社会仍具重大意义
最后,庄瑞明以宗亲文化的变迁发展为例,略谈了传统文化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中的现实作用。从上砂镇现实的宗族活动来看,大量的宗族活动并不具备传统宗族所具有的典型组织特征和功能。如今的宗族活动主要表现为修谱和祭祖,而兴建宗祠、购买族地、立族规、行家法、代理行政的活动已不存在。新修的族谱和保留下来的宗祠已经不再具有往日的神圣和权威。修谱、祭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敬宗祭祖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情感和文化上的认同。因此,时下的宗族活动更多的是一种乡土文化现象,而不是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更不是一种政治共同体。
显然,现代宗族已不再具有传统宗族组织的权势,而保留下来的是有益于村社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也即宗族文化从偏向“管理机构”到偏向“文化意象”的社会功能转变。宗亲间联系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宗族文化中的社会管理功能逐步弱化,其文化意象得到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文化遗产:祠堂文化、族谱文化、民间传统习俗活动等;建设村落文明:通过海内外宗亲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各地宗亲组织立足国际视野,汲取先进发展和建设经验,吸收宗亲们的公益捐款和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素养;搭建民间外交:同宗同脉,与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保持了紧密且亲切的联系,是全球华人四海一家、不容分裂的民间信仰。
庄瑞明最后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文化发展宗旨,把文化发展问题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必将对我国今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第六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暨庄子文化研讨会为什么能在广东揭西县上砂镇这样一个偏远小镇顺利而又隆重地召开,上砂镇近年来宗族文化为什么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宗族文化的自我演变与继承发扬的过程。宗族文化的演变与继承发扬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时俱进、有容乃大的创新品质,以及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传承智慧。宗族文化的自我演化过程,是我们未来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构建自强现代和谐文化的重要借鉴。
相关内容
- [2019-11-28]第九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在台湾高雄成功召开
- [2017-7-20]第八届世界庄严宗亲总会就职 弘扬庄子文化 三千庄严宗亲澳门叙亲情
- [2017-7-20]第七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晋江
- [2017-7-20]第六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揭西上砂
- [2017-7-20]第五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香港
- [2017-7-20]第四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马来西亚